-
| 泉州网记者直播于 [2019-01-09 17:29:22]
今天的访谈到此结束。明天我们一同探讨打造海丝新城。
想要了解代表委员提出了哪些意见建议,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关注“两会访谈室”的全媒体直播互动:
1.登录泉州网,在首页“民声有约”板块中留下您的意见和建议;
2.登录“泉州通”APP,进入“泉州两会”专题板块,留下您的意见建议;
3.在泉州晚报社官方微博或泉州网官方微博上留言;
4.拨打泉州晚报社24小时热线96339留言。
2019年“两会访谈室”期待您的参与!
-
| 泉州网记者直播于 [2019-01-09 17:18:13]
林栋梁:一、政府要建立危困民营企业救助机制,引导企业规避风险。我们常常看到企业发展上升得一面,其实企业有上有下,企业的生死存亡本身就是一种经济规律,我们对企业运营的各种风险,仍然认识不足,导致我们对市场评估的预警能力有限。在民营企业,政府应该尝试建立市场运营的风险预警机制,发布市场规律、市场风险、市场变动以及过去的市场教训等警示。最大程度上降低民企“因商致贫”的市场风险。司法部门要与银行金融机构联合建立对涉讼危困企业的帮扶机制,减轻涉诉中小微企业的法律负担,避免中小微企业因为法律纠纷导致生产经营困难。
二:培育一大批高附加值的知识产权或者工业产权。引导民营企业大力提升高端发明专利的核心价值,为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知识储备!其实我们泉州人才物质具备,站在政府的角度,如何培育是关键。
高质量的经济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人才、高质量的知识产权、高质量的发明技术,这些都是需要培育和引进。所以政府在打造优质营商环境时,要将知识产权创造从数量上逐渐转变为质量,保持量质并举,在保持专利知识产权产出快速增产的同时,把提升质量和效益贯穿知识产权创造的全过程。
-
| 泉州网记者直播于 [2019-01-09 17:18:00]
主持人:对于打造优质营商环境,您还有什么其他建议?
-
| 泉州网记者直播于 [2019-01-09 17:17:39]
林栋梁: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而人才来到企业,就是我们的主体。我们有“海外泉州”“异地泉州”,应充分发挥泉州的“天下泉商”遍布世界的优势。要进一步加大力度,通过建立“海外博士远程工作站”、“海外孵化器”、“海外联络站”等形式,依托其他地区的经济、科研、人才优势,就地引才,快速进行产业承接、技术转移、成果转化。
所以,在互联网时代,真正的高科研人才有时候就必须把研究机构设在国外,因为国外有成套的系统、成熟的经验和实力,但是应用就可以回到泉州。国外做科研,国内做市场,借泉商优势,帮我们出声和发力,共同来响应人才港湾计划,做好就地引才。
最后,人才不仅要政策,还应准确、科学定位。泉州到底现在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那就先培育和引进这样的人才。这样才不会出现有的行业一才难求,有的行业人才扎堆的现象。
-
| 泉州网记者直播于 [2019-01-09 17:17:27]
林栋梁:要再创 “晋江经验”的新辉煌,人才是重中之重。特别是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我们泉州民营企业真正地转型升级,那么高端人才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市政府如何“筑巢引凤”?如何让人才想进来、留得住、用得好?让人才具有成就感,归属感和自豪感?我觉得政府应进一步细化优化“人才港湾”计划。“人才港湾”计划是走在全国前列的,但是任何一个计划或者决策都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人才是宽泛的概念,所以要精准地、与时俱进地定位人才的概念,特别是当下我们提出的“五个泉州”建设,对我们企业来说,政府就是要“搭台”,我们企业才能“唱戏”。政府主要从政策制定、资金补助、宣传以及各方面培训来帮我们。
-
| 泉州网记者直播于 [2019-01-09 17:17:20]
主持人:人才资源是优质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当前泉州也面临着引才留才的困难,对此您有什么建议?
-
| 泉州网记者直播于 [2019-01-09 17:16:57]
林栋梁:我们名牌促进会自己有建立公众号来宣传,会员也有通过关注公众号来了解最新资讯。对于这方面,我的建议是政府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建立统一的发布平台,加快对企政务服务综合平台的建设,企业才能做到“快”“准”“优”地接收政府政策。
还有就是建立行政部门联系民营经济的长效机制,畅通民企表达诉求的渠道。建立政务咨询委员会也是一个好方法,各行业的优秀人才,利用自己各自的专业,为企业了解政府决策提供咨询和意见。
-
| 泉州网记者直播于 [2019-01-09 17:16:44]
主持人:政府出台的很多优惠政策,很多企业存在不清楚、不会用、用不好的情况。您觉得企业应如何进行政策宣传?
-
| 泉州网记者直播于 [2019-01-09 17:16:28]
林栋梁:《实施细则》有两个特点,一是脱虚向实。以简化办事手续、减少办事时间、降低办事成本为着力点,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二是目标锁定。《细则》对开办企业、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电力供应、不动产登记、企业融资、开展跨境贸易、企业破产、人才服务、知识产权保护等各个领域提出了一系列非常详细的工作任务,要争取在泉州打造世界一流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
但是个人觉得《细则》宣传还不是很够,还应该进一步宣传、完善。
-
| 泉州网记者直播于 [2019-01-09 17:16:07]
主持人:前不久,我市出台《泉州市提升营商环境实施细则》,您怎么看待这样一个细则?
-
| 泉州网记者直播于 [2019-01-09 17:15:50]
林栋梁:任何事情都是旧的矛盾解决,新的矛盾就会来。政府服务企业,做企业的“贴心人”,但市场形势在变,企业自身运营中有一些不在政府的服务范围,所以政府有时候也无法及时准确提供帮助,还要靠企业自我“造血”、自我服务、自我发展。
行政审批虽然便利,但最多跑一趟,暂时还没办法完全做到。比如申请时跑一趟,领证还会要求你再跑一趟。所以我们想以后能不能像网购一样直接在网上办理,然后快递送到家里,这个是可以期待的。
企业的经济发展稳中有变,但也有下行的压力,所以一些危困企业应该鼓励政府设立帮扶机制。政府也应该主动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比如培育一批高质量的知识产权。
-
| 泉州网记者直播于 [2019-01-09 17:15:46]
主持人:有没有哪些方面让您觉得略有欠缺?
-
| 泉州网记者直播于 [2019-01-09 17:15:30]
林栋梁:站在企业角度,我们感受到泉州的营商环境是走在前面的。从数字上看,中国334个地级行政区营商环境水平泉州排在36名,中国百强区县营商环境排名,福建省8个区县入榜,泉州就有5个。可见泉州的营商环境水平取得了一定成绩。
具体来说,我们企业感受到的营商环境打造,一是便利化改革,特别是行政审批、放管服这方面,让企业觉得是一个大变革,比如在行政审批改革中实现了最多走一趟,甚至不用跑。二是感受到政府在制定惠企政策方面,速度很快,落地也快。不仅是用文件政策,政府还用行动帮助企业,这也让企业家觉得更暖心了。三是在民营企业营商的成本方面,政府从税务到相关的收费,以及在一些审批环节当中,尽量砍掉企业负担,不让企业多交钱。
-
| 泉州网记者直播于 [2019-01-09 17:09:50]
主持人: “晋江经验”的缔造者,打造优质的营商环境,泉州有着先天优势。从企业角度,您对目前泉州的营商环境还满意吗?您觉得好的在哪一方面?
-
| 泉州网记者直播于 [2019-01-09 17:07:43]
陈文堃 :今年是提升营商环境工作的关键一年。围绕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这条主线,我们将聚集社会关切,对标最高标准,大力破解营商环境难点问题,着力打造全国一流的营商环境。具体措施方面,首先将进行专业化引导,聘请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等专家学者,组建营商环境智库,开展营商环境理论研究、政策分析和决策咨询;第二是项目化落实,将各级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举措转化为具体项目,确保落细落实;此外,我们还将通过制度化建设、规范化运作等措施,建立营商环境工作运行机制,创新工作载体,加强统筹谋划等,在加大营商环境宣传上也将不断加强。
-
| 泉州网记者直播于 [2019-01-09 17:07:28]
主持人:对打造优质营商环境,您还有什么建议?
-
| 泉州网记者直播于 [2019-01-09 17:07:09]
陈文堃 :提升人才服务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市委也意识到人才工作的重要性,正在大力实施人才“港湾计划”,不断健全完善充满活力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努力形成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的环境。
引才留才,不仅要在数量上,还要在人才结构、人才层次上不断提升,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层次制定相关人才政策,让人才有归属感、价值感、获得感。这也是我们正在努力的一个方向。
-
| 泉州网记者直播于 [2019-01-09 17:06:56]
主持人:人才资源是优质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泉州也面临引才留才的困难,对此您有什么建议?
-
| 泉州网记者直播于 [2019-01-09 17:05:04]
陈文堃 :泉州提升营商环境推进工作经过一阶段的努力,取得一些成效,但与先进地区、发达地区比较,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城市综合实力有待提升。城市知名度有待提升,泉州拥有众多的知名企业品牌,但是企业品牌没有与城市知名度很好结合,城市认知度不高。产业发展需更加国际化,传统优势产业有待进一步转型升级,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需进一步布局。高层次人才吸引力有待加强,人才制度和政策需进一步完善,特别是针对高层次人才。二是市场开放度有待提升。自贸区政策复制推广系统性不够,我市目前只复制推广部分创新成果。政策复制推广顶层支持不够,需要得到上级部门的权限和相应的管理系统支持。三是政务服务信息化水平有待进一步加强。数据分散、信息孤岛、资源浪费、信息共享难等问题仍制约“放管服”改革进程,阻碍了推行网上办事进程,也导致企业和群众在办事过程中需要大量重复提交各种证明证照材料。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对标国际国内先进,抓机制建设、政策制定、督促落实、典型带动,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为泉州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注入强劲动力支撑。
-
| 泉州网记者直播于 [2019-01-09 17:04:57]
主持人:建设一流营商环境,我们还面临着哪些痛点、难点、堵点,这些情况应如何破解?
-
| 泉州网记者直播于 [2019-01-09 17:02:58]
陈文堃 :我们也注意到企业反映的这些问题。扩大政策的知晓面,让企业用好政策至关重要,针对这些情况,我们正在研究、制定一些措施,比如宣讲推进,将惠企的各类政策编造成册,准备发放给企业。此外,还将运用好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另一方面,我们还将进一步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建立党政领导与企业家恳谈会制度、党政商联席会议制度,发挥工商联及行业协会同业公会的桥梁、纽带作用。我们还建立政策咨询委员会,由各行各业的企业家组成,向各级党委、政府建言献策,提出困难,政府及时解决。目前已建立的12345民营企业服务热线,专人受理民营企业诉求,也将有利于企业反馈相关问题。
-
| 泉州网记者直播于 [2019-01-09 17:02:43]
主持人:不少企业反映,虽然政府出台许多优惠政策,但许多企业仍然存在不清楚、不会用、用不好的情况,如何破解?
-
| 泉州网记者直播于 [2019-01-09 17:02:27]
陈文堃 :市委、市政府印发实施《关于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是全面贯彻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和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部署要求,推进营商环境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实施意见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这一战略目标,建立明确的营商环境政策体系,从“3+3+3+1”十个方面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聚焦行政审批、公共服务、互联网+政务等“三大服务”,构建产权保护、执法监管、社会信用等“三大体系”,提升金融创新、引才留才、开放便利等“三大能力”,加上“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着力构建一个比较完整、路径清晰的营商环境建设体系。
-
| 泉州网记者直播于 [2019-01-09 17:01:34]
主持人:前不久,泉州出台《泉州市提升营商环境实施细则》,您觉得在当前环境下出台这样一个细则,对泉州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有哪些指导意义,其中哪些政策您比较关注?
-
| 泉州网记者直播于 [2019-01-09 17:01:08]
陈文堃 :近年来,我市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取得一定成效,“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行政审批制度和商事制度改革相关经验做法获得国务院通报表扬,规范行政审批服务自由裁量权改革和台帐管理制度创新在全省范围推广。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是改革没有终点。目前我们从“点线面”三个层次持续开展这项工作:第一个层次是点上突破,即突破行政审批标准化、突破公共服务便民化和突破政务服务智慧化;第二个层次是线上推进,线上打造三大体系,即推进产权保护、执法监管和社会信用建设体系;第三个层次是面上铺开,即提升金融服务面、人才服务面、对外开放面和减轻企业负担面。
-
| 泉州网记者直播于 [2019-01-09 17:00:36]
主持人:作为“晋江经验”的缔造者,打造优质的营商环境,泉州有先天优势。在您看来,目前泉州的营商环境水平如何,已经取得哪些成效?有没有哪些方面让您特别满意,哪些方面让您觉得略有欠缺?
-
| 泉州网记者直播于 [2019-01-09 14:29:57]
主持人 郭雅莹(陈小阳 摄)
-
| 泉州网记者直播于 [2019-01-09 14:29:06]
林栋梁 市政协委员 泉州市名牌促进会会长 (陈小阳 摄)
-
| 泉州网记者直播于 [2019-01-09 14:27:15]
陈文堃 市人大代表 泉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陈小阳 摄)